一、填空题
1、永恒 2、意志和利益、认可 3、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法律 5、法律条文、法律 6、公正与平等7、管理与协调、经济关系 8、制定、最高 9、要求、不允许10、生产资料公有制、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D 2 D、 3、D 4、D 5、B 6、C 7、D 8、D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B、C、D 4、B、C、D 5、B、C、D 6、A、B、C、D 7、A、B 8、A、B、C、D、E 9、A、C、D 10、A、B、C
四、判断题:(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只简要梗概说明
1、法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原始社会没有法,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依靠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由于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产生了最初形态的习惯法,最初的习惯法无文字记载,称为不成文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文字把原始的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就产生了最早的法律。
法的基本特征如下:1)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3)法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4)法要求全社会普遍遵守。
2、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与其相邻的法律民法、行政法相比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经济法与民法之间,经济法是由民法中分离出来的,但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法不但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调整带有隶属性质的管理关系。况且经济法只调整特定的财产关系而民法不但调整财产关系还调整人身关系。
经济法和行政法之间,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与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管理关系不同,经济法的调整方法是以间接的调控为主的方法,而且是具有物质利益的内容;而行政法对行政管理对象的调整方法一般通过内部系统,给予不同的行政制裁。
当然我们还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其它一些区别,正因为有这些区别,因而使我们很容易把经济法与相邻的法律部门区别开来。
3、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主要有综合经济管理关系、职能经济管理关系、行业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监督关系等;(2)经济协调关系,主要有市场管理关系、经济竞争关系即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关系以及在国家计划协调作用下发生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关系等;(3)企业组织管理关系,主要是指在确定企业的法定组织形式,企业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
4、我国的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有: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法规、7)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规章、8)本国参与的国际条约。
5、法的效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1)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个地域范围内生效;2)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和终止时间以及法对该法颁布之前的所发生的事件有无追溯力;3)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外国适用何国法律的问题,以及非本国公民在该国适用何国法律问题等。
六、案例分析
这一条款使用了规范体例中的“行为”、“假设”和“处理”。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中的“应当” 就是该法规定所应当做出的行为。
“在民族自治地方” 是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的情况和条件的假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中的“可以使用”四字是对允许做出该行为的处理。